requestId:6871400182fa28.74846177.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2019年9月6日(星期五)上午10時,請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中共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省長王文濤圍繞“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作介紹,并答記者問。屆時新聞發布廳舉行相關展示活動。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中國包養網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請來了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先生,中共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省長王文濤先生,請他們圍繞“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這個主題,介紹黑龍江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首先,有請張書記作介紹。
2019-09-06 10:00:04
張慶偉: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今天,很高興我和王文濤省長代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代表黑龍江3700多萬人民,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黑龍江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歡迎。
這次新聞發布會的主題是“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新時代”標注了黑龍江的歷史方位,“重振雄風”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的殷切期望,“再出發”展現了我們推動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堅定決心,也體現了我們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振興發展的堅定決心。
2019-09-06 10:00:17
張慶偉:
黑龍江省位于祖國最東、最北。我省土地面積幅員遼闊,在我國大陸31個省(市、區)中排第六位。在“神州北極”漠河可以腳踏中國最高緯度線,大家到了大興安嶺漠河就是到了偉大祖國的最北。在“華夏東極”撫遠可以手捧共和國第一縷陽光。這里曾經打響了“抗戰第一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數萬東北抗日聯軍歷經了14年抗戰,鑄就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這里曾經在全國率先掀起“土改風暴”,有一部文學作品叫《暴風驟雨》,講的就是當時黑龍江解放的故事,近70萬龍江兒女踴躍參軍參戰,130多萬人次支援前線,成為解放戰爭的戰略大后方。哈爾濱作為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當時一批民主黨派人士先到了哈爾濱,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在這里進行了準備工作。革命作品《紅燈記》《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老兵新傳》等故事原型發生地也都在黑龍江。經過70年的發展,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2倍,公共財政收入增長273倍,工業增加值增長325倍,黑龍江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9-09-06 10:09:22
張慶偉:
這70年,我們實現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巨變。建國初期,這里“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百萬墾荒大軍在亙古荒原上,把沉寂的黑土地變為億畝良田,孕育形成了偉大的北大荒精神。經過70年的發展,黑龍江躍升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綠色食品面積、農業機械化率均居全國第一,概括說是“六個第一”,特別是商品量和調出量都在全國排第一。形象的講,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中國飯碗”裝上了更多的“龍江糧”,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
這70年,我們實現了從“共和國工業搖籃”到“挺起民族工業脊梁”的歷史巨變。建國初期,全國25家大企業北遷,22個重大項目落在黑龍江,這里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力發電設備企業、第一座重型機械廠等“國寶”級企業,以王進喜、王啟民為代表的幾代大慶石油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一舉甩掉中國貧油落后帽子,累計為國家生產原油23.9億噸,這個數量占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的37.6%,上繳中央財政各種資金和稅費2.9萬億元,孕育形成偉大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大慶成為全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經過70年的發展,黑龍江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科技綜合實力全國排名第16位,直升飛包養機、通用飛機、數控機床、艦船動力、鋁合金等產品和技術蘊含龍江智慧,我們累計為全國提供了1/3的電站成套設備、包養1/2的鐵路貨車,“黑龍江制造”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19-09-06 10:09:29
張慶偉:
這70年,我們實現了從“簡單易貨貿易”到“全方位對外合作”的歷史巨變。建國初期,黑龍江進出口總額僅為2億元。經過70年的發展,我省進出口總額增長873倍,年均增長11%,特別是對俄羅進出口總額占全國1/5、居全國首位,橫跨歐亞、聯接陸海的國際經貿大通道全線貫通,貿易伙伴發展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
這70年,我們實現了從“全國林木采包養伐基包養網地”到“祖國北方生態屏障”的歷史巨變。建國初期,大批部隊官兵和林業工人苦戰嚴寒破禁區,累計為國家貢獻7億多立方米木材。隨著國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廣大林區職工放下油木鋸、拿起植樹鍬,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生態建設上來。經過70年的發展,黑龍江生態環境日益優良,這里有野生東北虎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丹頂鶴包養的故鄉。很多同志都知道,有一首歌曲叫《一個真實的故事》,講一個女孩為了保護丹頂鶴,她自己陷到沼澤地里面,獻出了生命。這首歌也唱出了龍江兒女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優秀品格。這里還有聞名遐爾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黑龍江有9處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全國最多的省份,筑牢了拱衛中國北方的重要生態屏障。
2019-09-06 10:12:05
張慶偉:
這70年,我們實現了從“普遍貧窮”到“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巨變。建國初期,黑龍江物質水平低下,老百姓生活比較貧困。經過70年發展,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24倍和102倍。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校達81所,有“兩院”院士40人,都是本土產生的院士。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4500公里,高速鐵路網骨架初步形成,機場總數居東北三省首位,以哈爾濱為中心,聯通各市(地)的“一個小時、兩小時經濟圈”正在形成。
2019-09-06 10:15:33
張慶偉:
黑龍江進入計劃經濟較早、退出計劃經濟較晚,市場化程度不高、體制機制不活是制約振興發展的癥結,全省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老工業基地振興處于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黑龍江,始終牽掛黑土地,三年兩次親臨黑龍江視察指導,賦予了我們重振雄風、全面振興的歷史使命,為新時代黑龍江振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建設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綠色食品產業基地、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和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得以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子。
2019-09-06 10:16:57
張慶偉:
我們著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做好“三篇大文章”,“老字號”煥發生機活力,“原字號”延伸產業鏈,“新字號”不斷集聚,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產業新格局。2018年,141戶“老字號”、1807戶“原字號”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7.6%和11.8%。新產業新業態快速成長,網上零售額增長41.8%,今年上半年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哈爾濱新光光電成為東北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
我們著力完善市場經濟新體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龍煤農墾森工改革實現重大突破,省級7大產業投資集團實現重組,駐省央企改革加快推進。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民營經濟已占全省經濟包養總量的“半壁江山”、2018年為54%,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比重不斷提高,去年達到了70%。地方機構改革順利完成,事業單位機構和編制較大幅度精簡。高規格承辦中俄博覽會,同江鐵路大橋、黑河公路大橋、黑瞎子島口岸、油氣管道、跨黑龍江索道等跨境通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全面開工建設,黑龍江正在構筑“一帶一路”開放合作新高地。
2019-09-06 10:18:24
張慶偉:
我們著力釋放綠色發展新優勢,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全國第一,奶粉、嬰幼兒配方奶粉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我們有一個研究所叫哈爾濱獸醫獸藥研究所,自主研發的禽流感疫苗廣泛應用。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深入推進黑土地保護,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分別占全國1/5強、1/10強。叫響“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的旅游品牌,打造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兩座金山銀山”,2018年國內外游客人數、旅游收包養網入分別增長11%和17.6%。
我們著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全省累計減貧103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5%。深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累計改造各類棚戶區329.5萬套,近千萬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哈爾濱火車站、哈爾濱地鐵等一批標志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用。
2019-09-06 10:21:31
張慶偉:
我們開創從嚴治黨新局面,從嚴抓政治建設,抓思想教育,抓選人用人,抓正風反腐。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心走實,引導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抓實政治生態建設成效考核,全省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我們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一以貫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守初心擔使命,重振雄風再出發,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龍江篇章。
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大家。
2019-09-06 10:23:27
胡凱紅:
謝謝張書記的介紹。下面開始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2019-09-06 10:2包養網4:25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黑龍江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今年出臺了工業強省建設規劃,提出以重振工業雄風引領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請問,黑龍江在推動工業強省建設上有哪些新思路和新舉措?謝謝。
2019-09-06 10:24:49
張慶偉:
謝謝你關心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黑龍江因工業輝煌而輝煌,重振黑龍江雄風就在于重振工業雄風。今年是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工業學大慶”樹立起了全國工業戰線的標桿和旗幟,現在大慶油田仍然是我國高產油田,肩負著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黑龍江視察,在中國一重、中車齊車,就是齊齊哈爾的兩個重要包養網企業,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這兩個企業,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抓好裝備制造業、振興實體經濟指明了方向。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把推進工業強省建設、樹立大抓工業的鮮明導向作為我們重要的工作來抓,正在推動工業總量進位、結構優化、質效提升,以工業振興支撐黑龍江全面振興。具體講,我們抓幾方面:
2019-09-06 10:25:43
張慶偉:
一是抓規劃。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工業強省和產業振興發展大會,出臺了工業強省規劃,出臺了“數字龍江”發展規劃,也包養出臺了“百千萬”工程決定。同時,我們運用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三長三短”的辨證方法,梳理了15個大的工業門類。“百千萬”工程是指我們要支持打造一批產值百億級的骨干企業,抓一批可持續、有競爭力的千億級優勢產業,還要形成萬億級的產業集群,承載地就是各類產業園區和高新技術園區,引導關聯企業縱向配套、橫向協作,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二是優化產業結構。我們分析得出了產業結構偏重是制約龍江振興發展的突出結癥。我們要推進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做好“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三篇大文章。黑龍江過去是資源性產業比較多,剛才說的141戶“老字號”,我們梳理出來1800多個“原字號”企業,“新字號”就是以科技創新為主的企業,我們叫“三篇大文章”。還有就是要抓好“油頭化尾”“煤頭化尾”“煤頭電尾”“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我們歸納起來叫“五頭五尾”。我們啟動建設了大慶石化千萬噸級的煉油改擴建、玉米燃料乙醇等重點產業項目,向資源精深加工要效益,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我這兒有一個數據,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省“老字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7.6%,利潤增長了6%;“原字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11.8%,利潤增長了35.7%;“新字號”動能加快形成,食品、農副產品加工業保持10%以上的增長。目前,黑龍江省能源工業“一柱擎天”的局面得到了初步的轉變。
2019-09-06 10:31:11
張慶偉:
三是推進科技創新。黑龍江省科技實力較強,擁有一批像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大等高等院校,有獨立的科研院所226所,“兩院”院士有40人,國家級專家4000多位,年均專利申請數量突破3.2萬件。我們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今年上半年,全省新成立科技型企業超過8000家,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了16%,這是在經濟下行情況下取得的。大家知道,全國首批創業板只有25家企業,基本集中在了南方,我們黑龍江省就有1家叫哈爾濱新光光電,作為25家首批進入到全國首發的企業,也是東北地區唯一進入科創板的企業。科創板為我們省中小科技型企業帶來了與市場對接的機會。我們正在梳理,給他們創造條件,給他們對接資本市場。
四是強化招商引資。我們王文濤省長親自上包養陣、親自組織,大規模招商引資,效果很好。大家知道,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我們把為企業做好服務作為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聚焦經濟建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特別是解決好物流短板。
建設工業強省是我們的現實所需,也是發展必需。我們將打牢實體經濟根基,打好發展組合拳,我們的目標就是工業要占到全省經濟總量的35%以上,使黑龍江工業實現新跨越,再鑄新輝煌。謝謝。
2019-09-06 10:43:21
人民日報記者:
我們注意到,黑龍江近年來深化改革力度很大,成效也很明顯。想請您介紹一下,黑龍江是如何通過改革來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增強發展活包養網力的?謝謝。
2019-09-06 10:46:14
張慶偉:
謝謝你。借這個機會,我介紹一下黑龍江的改革情況。黑龍江現在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歸根到底仍然是體制機制問題。要推動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是我們的必由之路。我們堅持把改革作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抓緊改革“補課”,強化改革攻堅,用改革的辦法來破解體制機制障礙。
一是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強動力。省委、省政府堅持把承接落實黨中央重大改革部署作為頭等的政治任務,理順改革推進機制,壓實改革主體責任。從2017年以來,新一屆省委已經召開了40多次改革專題會議,專班推進,現在主要領域的改革主體框架已經確立。
2019-09-06 10:47:14
張慶偉:
二是要聚焦重點領域求突破。通過重點領域突破來帶動改革向縱深發展,尤其是在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方面,我們做了很多工作。黑龍江有農墾,也就是現在的北大荒集團,管理體制是黑龍江省和農業農村部共同管理的。農墾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剛才講的北大荒精神就來源于這里。但原來它是政企不分的,自身有法院、檢察院、公安,自己辦中小學,所有的行政職能都有。2015年,黨中央出臺了深化農墾改革的意見。我們加大了改革推進力度,到今年上半年,農墾大部分行政職能已經移交給當地政府,中小學完成了移交,法院、檢察院、公安也都移交給了地方,讓農墾煥發了生機活力。我再補充一下,農墾出資人是在財政部,我們省政府和農業農村部是共管的。森林工業也是這樣的,我們省森工總局的資源資產由國家林業局負責。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編辦、中央深改辦指導下,我們也加快了改革調整步伐,目前行政職能都已經移交。舉例說,我省伊春是政企不分的體制,它設有15個縣區,這次經過國家批準減掉了7個行政區,實現了政企分離。我們同時支持駐省央企改革,中央企業在黑龍江的地位作用非常重要,全省都在支持央企改革。另外,黑龍江地方的企業改革也在扎實有序推進。
2019-09-06 10:50:49
張慶偉:
三是狠抓關鍵環節改革增活力。主要是政府職能轉變上,用政府權力的“減法”來換市場活力的“加法”,用行政環節的“除法”換辦事效能的“乘法”。
四是探索龍江特色改革促發展。比如,我們在推動事業單位改革時,按照分類改革的指導原則,推進事業單位實現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同時,我們與廣東省、深圳市對口合作,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加快改革步伐。
發展無窮期,改革無止境。我們將高舉改革開放的偉大旗幟,大力弘揚改革精神,將改革一抓到底、進行到底,加快構建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以改革新突破形成振興發展新優勢。謝謝。
2019-09-06 11:12:04
新華社記者: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我們注意到黑龍江省提出要把綠色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打造成第一支柱產業。請問黑龍江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2019-09-06 11:15:38
張慶偉:
謝謝,請王文濤省長給大家介紹一下。
2019-09-06 11:16:03
王文濤:
謝謝你的提問。我非常愿意回答這個問題。我先亮一亮家底吧,農產品精深加工,這是“兩句話”。第一句,說起農產品,我們黑龍江農產品是中華大糧倉,我們的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都占全國第一。同時,我們的水稻、大豆、玉米產量也占全國第一,所以我們又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黑龍江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我們的特點是寒地黑土,“寒”是天然的殺蟲劑,黑土是天然的肥料,剛才慶偉書記也說了,我們的綠色食品認證面積是7396萬畝,占了全國的1/5,我們的有機食品認證面積是650萬畝,占全國的1/4。第二句話,精深加工,我們目前是不夠的,農產品綜合加工轉化率是53.6%,比全國低12個百分點。所以,在精深加工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當然,差距也就意味著潛力和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提出,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動糧食精深加工,做強綠色食品加工業。為了貫徹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省委把發展壯大綠色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作為一個戰略定位,打造成為第一支柱產業。我們正在按照這樣一個部署推進實施,通過一產連接二產、擴大三產,我們叫“接二連三”,就是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同時打造供應鏈,推動我們糧食生產加工帶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下一步怎么做,主要是從三個方面:一是種得包養網好,這是最基本的。二是產得優。三是賣得俏。種得好,我們要以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為方向,在現有的基礎上,對一些稻米、大豆、鮮食玉米、蔬菜、食用菌、馬鈴薯、中藥材,還有林果,就是林下的漿果,要進行基地的建設。我們想,怎么種固然很重要,其實怎么賣更重要,是由市場決定加工企業生產什么,由加工企業生產什么再來決定我們種植什么。這樣,生產加工和種植能夠融為一體發展,而且是能夠走市場化的道路,市場化來推動我們種得好,是一個最基本的配置資源方式。
產得優,就是要有好的企業進來加工生產,我們擴大招商引資,大力引進一些優質的企業,把好的資源通過市場化手段配置給好的企業。我們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怎么招商?怎么把好的企業引進來?比如玉米,其實玉米原來只是作為飼料原料,做一些簡單的加工,現在把玉米做成一個包養招商的圖譜,其實產業鏈就像圖譜一樣,就像一棵樹,樹上面有樹枝,可以分散出很多東西。我們不僅把玉米作為飼料,還可以把它作為一些化工和醫藥的原料,還可以用它生產燃料乙醇,光一個玉米的加工鏈就會拉得很長很長。我們就是做成一個圖譜,然后“按圖索驥”,去精準地點對點招商。目前,中糧、象嶼、阜豐、益海嘉里等國內外知名農產品企業已經在我省落戶布局。
種得好、產得好,還要賣得俏。營銷是我們的短板,營銷當中短中之短是我們農包養產品品牌塑造不夠。比如,東北大米名揚天下,五常大米大家都知道,但是我們看到一些案例,五常大米被一些不法商人摻假造假也是屢禁不絕,市場上魚龍混雜,怎么辦?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市場監管,加大打擊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善于運用市場的手來進行調節。去年在省委的決定下,我們和農業農村部聯合辦了第一屆國際大米節,世界很多種植大米的國家來參與,包括日本、韓國,也包括我們國家的臺灣地區,大家同臺競爭。今年還要辦,10月10日,是第二屆,主要是制定大米的標準,傳播大米的文化,樹立大米的品牌,通過品牌化宣傳,讓老百姓知道什么是好大米,標準是什么,好大米有哪些品牌或者哪些米莊。所以我們在賣得好的方面,在品牌塑造方面,還要持續發力,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優勢牌。同時,我們在線上和線下擴大品牌宣傳,增加黑龍江農產品品牌美譽度、認知度和忠誠度。我相信,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下,我們堅持在“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方面持續發力,就一定會發揮好我們的優勢,把農業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優勢。謝謝大家。
2019-09-06 11:16:32
張慶偉:
剛才講到的五常大米、響水大米,大米的香味是獨特的,基本上可以跟日本的越光大米達到同樣的味道。剛才文濤省長講,10月份,我們要舉辦第二屆國際大米節,包括東南亞大米都會來參展,誰也不知道米是哪兒
留言
發佈留言